(一)
時間是記憶的刻度盤。
當時光的指針又一次指向六月,那些鐫刻于記憶深處的溫暖鏡頭也再度呈現于眼前。
2024年6月19日至20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踏上寧夏大地,來到社區活動室,了解基層黨建建設情況;走進居民家中,與群眾閑話家常;聽取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工作匯報,強調要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譜寫好寧夏篇章。
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第三次到寧夏考察調研。
漫長的歲月長河里,這樣的鏡頭彌足珍貴。
清晰的歷史坐標中,這樣的時刻注定永恒。
這一次親臨考察,總書記進一步明確了美麗新寧夏建設的總體要求、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寧夏實踐的“四個統籌”“四項重點任務”,回答了事關我區長遠發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戰略性問題,為寧夏指明了現代化之路、高質量發展之路、改革開放之路、人民共同富裕之路,從戰略和全局高度為新時代寧夏發展確立了新坐標、錨定了新方位、賦予了新使命。
這一年追趕跨越,寧夏沒有辜負這番深情厚愛。自治區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全區各族干部群眾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守正創新、精耕細作,以不懼風險、迎難而上的精氣神,爬坡過坎闖難關,凝心聚力打硬仗,在黃河流域率先探索生態良好、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的文明發展道路,推動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繪就民生事業幸福底色,在塞上山川鋪展開火熱的奮斗畫卷,書寫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新寧夏的壯麗篇章。
時序更替,日夜輪回。
今時今日,看發展巨變、觀塞上潮涌、探時代脈動,我們深刻感悟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實踐偉力。
駐足回望,那些印刻在歷史卷軸之上的諄諄話語,早已融入寧夏發展的血液,如同種子扎根沃土、燈塔照亮前路,化為引領航程的號角,吹響了寧夏大地高質量發展的進軍號。
(二)
思想的閃電,總是先于巨變的雷鳴。
從過往走來,向未來而去,新寧夏發展的每一個重要節點、每一次關鍵時刻,都有總書記的把脈定向、指路引航。
2016年,在銀川主持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囑托全區各族人民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2020年,要求“寧夏要有大局觀念和責任擔當,更加珍惜黃河,精心呵護黃河”,繼續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 賦予我區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時代重任;
2024年,勉勵全區上下“加快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寧夏篇章”,再次賦予寧夏“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這一新的使命任務。
山雄有脊,房固因梁。
寧夏今日之風華正茂,正在于思想火炬的正確引領。
從“建設”到“繼續建設”再到“加快建設”,標準與要求與時俱進,但總書記為寧夏量身定制的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16字”內涵一以貫之。
從建設“先行區”到創建“示范區”,從指出“寧夏是一片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土地”,到強調“寧夏依黃河而生、因黃河而興”,再到明確“寧夏的現代煤化工和新型材料產業,風電、光伏、氫能等清潔能源產業,葡萄酒、枸杞等特色產業,要精耕細作、持續發展”,諄諄話語,蘊含著總書記對寧夏區情實際的深刻剖析和對不同階段發展方位的精準標定,也映射出大國領袖對這片西北大地改革發展的深遠考量。
從“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統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統籌推進民族團結和共同富裕”的“四個統籌”,到“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積極謀劃和推進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扎實推進各族人民共同富裕、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走深走實”的“四項重點任務”,總書記對寧夏提出的新要求,總攬改革發展穩定方方面面,關乎高質量發展關鍵環節,寄托著總書記對寧夏發展的深厚期許,更承載著無數塞上兒女昂揚向上的強區夢想。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思想的引領,猶如征途中的旗幟、遠航中的燈塔,撥開發展的迷霧,映照前行的征程。
歷史和現實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寧夏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寧夏篇”,是引領寧夏發展的總遵循、總綱領、總指針,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寧夏實踐的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始終激勵鼓舞著各族人民堅定不移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向著總書記為寧夏擘畫的宏偉藍圖闊步前行。
思之愈深,行之愈篤。
過往經年,塞上山川各地各處,一篇篇恢宏的改革文章濃墨重彩,一條條清晰的發展跑道曙光升騰,一幅幅亮麗的民生畫卷漸次寫實,一個日新月異的嶄新寧夏躍然眼前。
此時今朝,歷經一年奮進拼搏,寧夏再度以感恩之情、拼搏之姿、實干之效,在歲月年輪上鐫刻下新的刻度,于盛夏之季寫就沉甸甸的答卷,用一個個精彩紛呈的發展故事,回應著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寧夏實踐的時代之問。
(三)
6月9日,賀蘭山下,第五屆中國(寧夏)國際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覽會如期舉行。來自世界各國的200余家知名酒莊代表、340位國際評委與500余名國內外嘉賓齊聚塞上,品鑒美酒佳釀,謀劃合作方向。
昔日不毛地,今朝酒飄香。
一杯葡萄酒,架起了寧夏與世界互動交流的“新橋梁”,讓絢爛的“紫色夢想”在賀蘭山東麓持續綻放。
一項優質產業,厚植起“大生態”、串聯起“大產業”、托舉起“大民生”、促進了“大開放”,把戈壁荒灘變成了“金山銀山”,也讓“中國葡萄酒,當驚世界殊”的夢想逐漸走進煙火人生、走進現實光陰。
產業,是經濟之本、發展之基。
建設先行區,產業當先行。
縱覽塞上大地,葡萄酒產業并非“一枝獨秀”。作為祖國西部的一塊寶地,寧夏一直以來都有著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資源稟賦,枸杞、灘羊、葡萄酒等產業享譽市場,星空、沙漠、湖泊等資源獨樹一幟,數字、算力、清潔能源等領域異軍突起……
產業,也凝聚著總書記的濃濃牽掛。
“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
“要發揮創新驅動作用,推動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發展”;
“要走特色化、差異化的產業發展路子,構建體現寧夏優勢、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殷殷期望下,我們如何才能抓住產業之本,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動能?
寧夏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錨定特色優勢產業這個主攻方向,啟動特色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深入實施產業鏈、產業基地、產業園區、產業集群四大升級工程……
如今的寧夏,“六新六特六優+N”現代化產業體系基本形成,現代化工、清潔能源、新型材料等特色優勢產業占比超過80%;寧東基地成為西部首個產值超過2000億元的化工園區,綜合競爭力位列全國第三,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特色農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超過88%,葡萄酒酒莊酒、枸杞深加工產品產量保持全國首位,亞洲單體規模最大的凍干牛初乳加工基地竣工生產,蒙牛寧夏全數智化工廠獲評全球首個乳業“燈塔工廠”;算力投資、標準機架、高端算卡、算力規模比2023年實現“四個翻番”,服務器上架率、智算占比、綜合算力指數、電能利用效率、5G用戶滲透率5個指標全國領先……
年初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數字歷歷在目,可圈可點的發展成績單也再一次印證,抓發展就要抓產業,就要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就要因地制宜、精耕細作,走好特色化和差異化發展新路子。這是夯實寧夏高質量發展的根基,也是譜寫好中國式現代化寧夏篇章的關鍵。
因“特”而興。產業發展不是空中樓閣,尤其是特色產業,首先必須立足自身條件和優勢。依托地區發展優勢、深入挖掘特色資源,精準定位、精準施策,搞出更多“獨門絕技”,構建出體現寧夏優勢、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才能將地區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形成產業興、百姓富的良好局面。
向“新”而行。推動特色產業蓬勃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撐。從小小枸杞“七十二變”,到寧東能源化工基地400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項目讓寧夏首次摘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再到天通銀廈新材料有限公司用藍寶石“寧夏造”填補大國重器應用空白、寧夏濱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讓工業尾氣“變身”燃料乙醇和蛋白粉……那些于開拓耕耘中走出的范例,就是產業創新最鮮活的力量。用好科技能量,打好特色優勢產業升級攻堅戰,寧夏定能讓科技創新的“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引領新質生產力從“星光點點”成長為“星河燦爛”。
以“綠”提“金”。發展與保護從來不是非此即彼的“單選題”,而是兼顧兼得、并行不悖的雙向奔赴。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全力推動特色優勢產業向綠而行,深入實施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三年行動,出臺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實施意見……寧夏用行動告訴世人,推動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深度融合,以更多的“含綠量”提升“含金量”,方能守住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底色,盡最大可能把資源能源優勢轉化為競爭發展優勢。
只要路走對了,就不怕山水迢迢。
走好特色化、差異化的產業發展路子,不是一場一蹴而就的征程,而是一場既考驗創新智慧也呼喚耐心定力的比拼。統籌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提升信心、保持定力,瞄準特色優勢產業,打好結構優化、要素升級、制度變革的“組合拳”,追光而遇、沐光而行,寧夏定能繪就一幅幅生機勃勃、特色鮮明的現代化產業畫卷,為中國式現代化寧夏實踐的穩步推進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四)
5月14日,一場特殊的交易活動在銀川市民大廳進行——3家新材料龍頭企業在中國水權交易所與銀川市“六權”交易平臺同步開展線上多輪協商,最后以每立方米0.728元的價格分別購買用水權50萬立方米,購買期限1年,總成交額109.2萬元。
用再生水補給河湖,以此置換黃河水指標發展產業,這在寧夏還是頭一次。這筆河湖生態再生水利用置換用水權交易的完成,成為銀川市大力推進用水權改革的“新標桿”,也在寧夏全面推進“四水四定”改革進程中留下了一筆亮眼印記。
歷史的江河奔騰向前,有靜水深流,亦有波瀾壯闊。
向前走,改革開放是躲不過也繞不開的重要話題。
靜心悟,改革開放亦承載著總書記對寧夏大地的如山厚望。
從“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到“推動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再到去年為寧夏發展劃定“四項重點任務”,把“積極謀劃和推進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列入其中,尤其是“著力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改革”的具體要求,蘊含著因地制宜、精耕細作的改革智慧和工作方法,為寧夏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開放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論。
目標已定,行動鏗鏘。
如今的塞上山川,統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旗幟高高飄揚,著力破解體制機制障礙、激發新動能的干勁沖勁澎湃激昂。
向內看,寧夏抓住“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領域,出臺300多項重大改革舉措,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全面推進。深化國資國企改革、要素市場化改革,推行“高效辦成一件事”,優化提升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謀劃推進重大戰略規劃導向機制、區市縣鄉村五級貫通責任體系等特色改革。建立先行區建設核心指標體系,持續深化“六權”改革、全域“四水四定”,以用水權改革促“節水增效”、土地權改革促“盤活增值”、排污權改革促“降污增益”、山林權改革促“植綠增綠”,創造了一批立得住、叫得響的改革經驗……
向外看,寧夏站位全國大局,搭平臺、建渠道、找路徑、交朋友,主動融入和服務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完善中阿博覽會辦會及成果落實機制,加快建設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打造新時代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升級版”,從“不沿邊、不靠海”的內陸一路跨越山海,走向世界……
發展,因改革而變;發展,因開放而興。
越發展,就越要謀劃和推進改革開放。走入深水區的改革進程,“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尤需我們以改革到底的堅強決心,動真格、敢碰硬,精準發力、協同發力、持續發力,不斷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尤需我們堅持對內開放和對外開放相結合,主動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戰略,提高內陸開放水平。
對寧夏這樣一個西部小省區而言,高質量發展進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風險和挑戰,遠比發達省份、相鄰省份來得多。唯有堅持守正創新,激發“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干勁闖勁,看準了就堅定不移抓,才能寫好改革的“時代新篇”。也唯有積極主動唱響“寧夏聲音”、講好“寧夏故事”,以實際行動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讓寧夏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好伙伴”越來越多,才能以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讓夢想的力量、實干的腳步在這片土地上不斷回響。
跋山涉水不改一往無前,山高路遠但見風光無限。
高揚改革之帆,共架開放之橋,在前沿實踐、未知領域敢為人先,在開放合作、尋求共贏方面主動探索,不斷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走出內陸地區獨有的開放發展新路徑,展翅騰飛的寧夏必將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廣闊前景中自由翱翔、逐浪前行。
(五)
5月29日,一場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為主題的培訓班在銀川悄然拉開序幕。
繼3月初召開全區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暨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推進會,專門印發《關于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之后,短短兩個月內,這已是自治區第二次將目光聚焦于“兩化一振興”。
在盛夏6月即將到來這樣的特殊節點,這場培訓班的意義似乎不同尋常。
去年,總書記在寧夏提出“四個統籌”重要要求,要求我區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推動形成山川共濟、城鄉融合、區域聯動發展格局,特別強調“要順應人口流動趨勢,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關注之切,一語道明:“治國之道,富民為始。”
城鄉融合發展,歸根結底,也是為了實現人民共同富裕。
然而,共同富裕不是說說就能實現的。在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逐步消除制約共同富裕目標實現的各類不充分不平衡因素,通過城市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協同推進與城鄉深度融合發展,有效解決地區差距、行業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才能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方向明,才能思路清;思路清,方能行動實。
注重目標牽引、引擎帶動,扎實開展人口流動變化趨勢等13項重大問題研究,全面摸清底數、找準癥結,建立由17項主要指標構成的指標體系;
分類明確區域、城市、縣城、鄉村4個層級的發展定位、定向指引和目標任務,“一業一策”分類制定產業發展方案,培育一批“千百十”億級產業、園區、企業和項目,縱深推進城鎮化潛力提升、縣域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等17項關鍵領域改革試點;
創新實施縱貫五級、橫蓋市地的政策體系,全面推進城鎮水電路氣訊等設施向鄉村延伸,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69%,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8%,垃圾治理率達95%以上,全部實現通硬化路和4G網絡,58.8%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國家服務能力基本標準,城鄉教育共同體覆蓋所有農村學校……
從自上而下的齊抓共管,到精耕細作的狠抓落實,一場聚焦“規劃、興業、夯基、富民”的富民行動在塞上大地層層鋪展開來。
當一串串奮進足音在耳邊響起,寧夏山川的城鄉村巷正經歷一場發展巨變。
當一個個幸福故事在家門口發生,宜居、安居、美居、樂居正逐步成為城鄉居民的“標配”。
看看銀川市興慶區月牙湖鄉聯動拱棚里,村民將一株株蜜瓜種苗栽植到沙地時眼中藏滿的豐收祈望;
聽聽石嘴山市惠農區銀河苑小區農貿市場上,吆喝聲、電子支付到賬聲、討價還價聲匯聚成的動人煙火氣;
想想鹽池縣大水坑鎮中心衛生院遠程診療室里,村民不出家門就能借助遠程醫療問診銀川市婦幼保健院兒科專家的笑臉;
品品早起晚歸、城鎮鄉村的居民群眾,漫步健身步道、暢享滿目綠意、聆聽鳥語啁啾、感受生態之美的輕松愜意……
那些再日常不過的瑣碎生活,成為黃河之畔長河安瀾的生動注腳,在人民共同富裕之路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也讓身處其中的你我更加明白,“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的深刻意蘊。
(六)
今歲之始,如期而至的新年賀詞中,銀川市多民族社區居民親如一家的團結故事被習近平總書記親切勉勵。
銀川市金鳳區長城花園社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互嵌式社區,回、滿、蒙、藏等少數民族群眾占居民總數的38%。每逢春節、中秋等傳統節日,各族居民都會聚在一起,聯歡聯誼、共慶佳節;一年一度的鄰里宴上,各族群眾也會紛紛曬出拿手菜,整個社區親如一家、溢滿幸福;各類活動志愿者招募令一經發布,總是迅速滿員,15個志愿服務品牌溫暖“綻放”,1400多人的“石榴籽”志愿者隊伍傾情服務,“人人爭作貢獻”成為常態……
2024年,總書記就是在這里,再次強調“要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把各族人民的心緊緊連在一起,把各方面的力量廣泛凝聚到一起,共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共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盛舉”。隨后的匯報會上,更賦予寧夏“努力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的使命任務。
示范,意味著引領;示范,也意味著先行。
牢記囑托、不負厚望,寧夏依托民族團結“金名片”,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有形有感有效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堅持重大決策、重要政策等各項工作貫穿主線,創建政府系統“1234+10”工作體系,持續描繪出一幅幅民族團結的動人畫卷、奏響了一曲曲民族團結的時代贊歌。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今日之寧夏,是和睦的寧夏。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越鑄越牢,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進一步凝聚,形成了同心共筑中國夢的強大力量。
今日之寧夏,是奮進的寧夏。從寧北沃野到紅色六盤,從賀蘭山下到黃河岸邊,從繁華都市到靜謐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民心凝聚、人民富裕,各族群眾生活蒸蒸日上,各地發展面貌日新月異,美麗新寧夏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今日之寧夏,是團結的寧夏。率先在全國實現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市縣兩級全覆蓋,連續41年舉辦“民族團結進步月”活動,6年接續開展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宗教觀“百場萬人”大宣講7000多場次……在這片紅色土地上,各族群眾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共同體意識更加牢固,“石榴花開、籽籽同心”成為塞上永恒的風景。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
駐足當下,加快建設美麗新寧夏的進程,就是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的過程,也是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過程。
放眼未來,無論歲月長河如何變遷,中華民族都是一個大家庭,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個民族都不能少。沒有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就難以實現現代化,沒有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也不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以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目標,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大力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加快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寧夏必定能凝聚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應有貢獻。
(七)
時鐘,可以回到起點,卻已不是昨天。
歷史,可以回首品味,只為再次出發。
新征程是奮斗者的征程。始終做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新寧夏的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守正創新、精耕細作,接續歷史中積淀的熱血與激情,傳承現實中賡續的斗志與力量,我們定能走好這趟充滿光榮與夢想的遠征。
新時代是實干者的時代。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以實干為筆、以擔當為墨,讓每一個人的夢想溫暖棲息,讓每個人的奮斗都能找到堅持的意義,中國夢終有一日必將抵達彼岸。
我們走在大路上,意氣風發,斗志昂揚。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正確方向,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矢志不渝推動高質量發展,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的新寧夏,必定會如紅日初升一般,步履鏗鏘行進在現代化之路、高質量發展之路、改革開放之路、人民共同富裕之路上,以攻堅姿態撥動發展琴弦,用不懈奮斗奏響雄渾交響,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寧夏實踐再上新臺階、再譜新篇章。
未來,就在前方。道路,就在腳下。奮斗,就在此時。
讓我們與時代攜手同行,共赴遠方新的征途!(賀姍姍)